《献给梵高的自画像》是保罗·高更在1888年(39歲)时在蓬塔旺创作的后印象派的藝術作品,属于现代艺术时期的自画像题材的藝術作品,《献给梵高的自画像》的尺寸55 x 45 cm,使用帆布,油画,目前该藝術作品由梵高博物馆保管。

《献给梵高的自画像》

《献给梵高的自画像》藝術作品赏析

藝術作品名稱:《献给梵高的自画像》

藝術家名稱:保罗·高更

馆藏地:梵高博物馆(梵高博物馆共有877件藏品)

献给梵高的自画像是保罗·高更在1888年(39歲)时在蓬塔旺创作的后印象派的藝術作品,属于现代艺术时期的自画像题材的藝術作品,献给梵高的自画像的尺寸55 x 45 cm,使用帆布,油画,目前该藝術作品由梵高博物馆保管。

这幅高更《献给梵高的自画像》创作于1888年,收藏于梵高博物馆,同期,梵高也赠送给高更一副《献给高更的自画像》。梵高知道日本的版画家经常交换藝術作品。这个想法吸引了他,于是他建议保罗·高更和埃米尔·伯纳德应该做同样的事情,我们像他们在这方面,我们将会越好。显然这证明了他们彼此喜欢粘在一起,他们之间很和谐。他的朋友都寄来了自画像,背景是另一位艺术家的肖像。在这幅画作中高更把自己画成了《冉阿让》的样子,这是雨果小说《悲惨世界》的主角,他把充满活力和爱心的虚构人物和他那个时代被误解的艺术家相提并论。他写道:“用我的容貌来对待他,你就有了我的个人形象,也有了我们所有人的形象,我们都是社会的可怜受害者,通过做好事来报复我们。”墙上令人愉悦的花朵图案是高更证明“我们的艺术童贞”的方式。当他们交换肖像时,梵高把自己画成佛教的和尚一般(献给高更的自画像),头发很短,背景是青瓷般的绿,让人陷入沉思。而高更把自己画得好像在挑衅,他的头似乎是一刀一刀凿出来的,如同非洲或是印加武士的半身像。后墙上有一幅埃米尔·博纳尔的肖像,那是他们共同的朋友。肖像下面,高更写下了富有同志情谊的题词:“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 这幅画的忧郁性格给梵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形容高更脸上的黑影“带着忧郁的蓝色”,并指出他看上去病得很重,很痛苦。两个人在1888年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并一起在那里生活了2个月。在共同创作的日子里,他们时而进行激烈的讨论,时而互相鼓励。但最终还是矛盾爆发,直至梵高去世,他们也没有再见过一面。但是在梵高逝世的11年后,他在大溪地绘制了《扶手椅上的向日葵》,表达了迟来的哀思。

《献给梵高的自画像》藝術家簡介

欧仁·亨利·保罗·高更(Eugène Henri Paul Gauguin,法语:[øʒɛn ɑ̃ʁi pɔl ɡoɡɛ̃],1848年6月7日-1903年5月8日),生于法国巴黎,印象派画家。大部分艺术史家将他归于后印象派。

1873年,高更开始学画,并在1883年成了一名职业画家,他曾连续4次参加印象主义画派的展览。1886年,高更离开巴黎来到布列塔尼的蓬塔旺小镇作画。1889年,高更创作《黄色基督》。1890年之后,高更日益厌倦文明社会而一心遁迹蛮荒,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成了他的归宿。1894年,高更创作《敬神节》。1897年,高更创作《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1901年,他离开塔希提岛前往马克萨斯群岛。1903年高更去世。

他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除去绘画之外,在雕塑、陶艺、版画和写作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他对色彩的使用导致了综合主义的产生,加上分隔主义的影响,也为原始主义的产生铺平了道路。


36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